陈慰峰,男🧗🏼♀️,1935年11月生,汉族🤫,上海市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82年毕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58年至今在杏耀平台(原北京医科大学)工作🕴🎪。1985年任基础医学院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免疫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慰峰主要从事胸腺内T淋巴细胞分化研究👧🏼。发现在早期T细胞阶段🗳,即进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证明胸腺细胞功能成熟是在髓质区进行的🗽,是以程序性过程🔏,呈阶梯性功能成熟发育的🐕🦺;证明胸腺微环境基质细胞在诱导T细胞受体表达🐵,胸腺细胞功能成熟及细胞凋亡中均有诱导作用,指出在胸腺髓质区胸腺细胞经历“二次胸腺选择” 的发育过程👉🏿。现正从分子及细胞机理方面深入研究🧑💻。近十年来,从事肿瘤免疫研究,从肝癌细胞中克隆出多个新的CT(肿瘤-睾丸)及新型CP(肿瘤-胎盘)抗原编码基因🫳🏽;证明肿瘤患者对CT及CP1抗原有特异T细胞免疫应答;这些抗原可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亦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判断肿瘤预后及疗效🏊♀️。发表原著科研论文三百余篇🧖🏻。
陈慰峰曾主持并仍参与863及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课题👰🏻♀️🤷♀️;北京市基金委重点课题🤾♂️;主持与美国LUDWIG肿瘤研究所合作研究👨🏼🦱。
陈慰峰获得十多项科技成果奖,主要包括: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级奖(1984)💆🏿♂️;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成果一等奖(1993)👴🏻;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3);国家教育委员会光华科技奖一等奖(1995);何梁何利科技成果奖(1996);北京市自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9);国家教委二等奖(第三获奖人)(2005);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获奖人)(2006)等等🧝🏻♂️;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3项♊️,并于1988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0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陈慰峰长期从事中国免疫学会工作🧸,历任中国免疫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理事长;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执行委员👰🏽;亚洲-大洋洲免疫学会联盟(FIMSA)副主席等职。作为大会主席🍍,在我国成功举办第三届FIMSA免疫学学术大会。他为我国免疫学的发展和取得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