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2月17日下午在逸夫楼114,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邀请了伦敦大学医学教育硕士刘倩竹老师做“医学教育学科发展及课程设置”沙龙。来自各学院(部)的教师及研究生助教4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初始🍤,现场观众分成三个小组入座🔏,刘老师布置每个小组成员分别进行自我介绍,并选出其中年龄最小的作为组长👩🏻⚕️,作为团队讨论的记录者及汇报者。沙龙正式开始🧑🏼🔬,刘老师以影片《怪兽大学》中的一个片段引入,引导大家分析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及小组成员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以及导师应担当的角色🤏🏽。
各类教育教学问题的出现与解决需要教育者更深入地思考与研究教育现象,从而有了医学教育学科的发展👨🏼🌾。医学教育学科于上世纪70年代萌芽,近年来发展迅速🕉🤫,1996至2012年🥹,全球的医学教育课程学位项目由7个骤然升至76个⚡️🌇,遍布五大洲👁,其主要源于医务人员职业需求🧟♂️、医疗机构认证需求🤜🏿、教学机构科研需求及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自身需求。刘老师结合其在英国学习医学教育的经历,简单介绍了国外医学教育的特点❗️,认为由于教育理念、目标和文化背景等情况不同,中国应该设置自己的医学教育专业课程。
接下来👩🏻🔬,各组分别针对“课程设置需要经过的六个步骤”进行了讨论与展示。刘老师认为医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步骤可分为明确问题/评估宏观需求⏰、对目标学习者需求的评估🤷🏻♀️、目标和目的、教学策略、课程实施、评估与反馈,对其分别进行了详细解释,并认为其是通过不断循环来完善的。
刘老师以伦敦大学医学教育学系的课程为例👳🏽,介绍医学教育学的课程设置。伦敦大学临床医学教育系成立于2007年,较重视医学教育的学术性发展,目前已有50名毕业生🧝♂️🈷️,刘老师是该系首位中国毕业生🧎♀️➡️。她展示了伦敦大学医学教育学系的文学学位硕士课程模块,分为核心课程模块、推荐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毕业报告或论文👨🏿⚕️,并详细介绍了她所选修的课程🤵🏽♀️,包括《医学教育当今热点》、《成人学习与授课》、《小组型学习》、《设计课程》🚦🚪、《专业人士的教育》🐪、《学习型社区内的领导力》,从课程目的、内容及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体现出其形式活泼、内容深入及设计精细的特点。
在对这些课程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各组被要求根据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假设条件组里抽取🍐,设计与专业学科相关的医学教育课程,并需考虑课程设置需要经过的六个步骤。现场三个组分别抽到三个假设条件的内容涉及教学对象为医学教育硕士新生🤨、医学教育硕士毕业班学生🤴、大学校长或教育领导者👾🕚,并分别列出了其学生数、可用学习时间及经费🪒。各组讨论十分热烈,不断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持续了半小时,最后对小组设计的课程进行汇报展示。设计的课程有将医学教育的知识融会贯通的授课类课程🤸,也有开展实地参观、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等实践类课程💊,其中对经费的合理使用也让各组煞费苦心⚅,其它小组也分别针对汇报组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提问与交流。
活动最后🧾,老师们针对建立医学教育学系的要素🌌、国外医学教育模拟教学的开展等方面进行了提问,刘老师进行了详细解答👋🏻。她认为,国外医学教育教学活动更注重给学习者更多的交流、更宽的视野与更新的理念,如何借鉴并适合国内学习者的特点,还需要不断地努力。杏耀应当坚定信念,逐步探索建设中国自己的医学教育专业课程🕵🏽♂️。
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教育处
请扫码关注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
微信公众号

2014-12-17 Curricula design presentation.pdf
|